海玥发现自从安排黎玉英见过家长后,海浩与朱琳就特别关心起对方的家人来。

    别说父母,就连祖辈都关心起来。

    但这很难了解。

    安南最后一代后黎恭王黎椿,在被莫登庸杀死之前,尚且没有子嗣,即便真有,当时肯定也一并除去了,莫登庸弑主犯上,不可能还留着黎氏正统的血脉。

    黎维宁和黎玉英并非直系,属于最近的宗室,这才被推举出来,号称王孙。

    这个王孙,认的不是本就沦为莫登庸傀儡的恭王,而是往上追溯到宪宗,认了一个隔代亲。

    就这么说吧,安南人那边都挺乱的,国内动荡,四分五裂,他们自个儿都不见得能完全弄明白宗族体系,更别提海玥这种外人。

    不过若真的想要了解,不是没有办法,毕竟莫登庸的儿子莫光启也在京师。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对于内忧外患的莫登庸来说,肯定研究过黎维宁与黎玉英兄妹的来历。

    海浩和朱琳得知这个情况后,消失了两天,回来后既没表示赞同,也未反对,只说先看看安南的战况如何。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待得元宵节后,京师顿时转向另一个氛围。

    会试来了!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各州县三千多名举子,齐聚京师!

    宋朝科举有三场考试,明清科举有六场考试,但实质上并无根本变化,只是明清时期读书人数目更多,必须要先有前三场预试,把大部分人筛选掉。

    由此童生、秀才、举人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

    可最终进入权力最高层的,仍然是进士。

    高中进士,才是真正的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哈欠……”

    于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