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英略社。

    海浩、朱琳、海玥坐在一桌,范老忙前忙后端菜,看着一家人一起吃饭,脸上的皱纹都笑得展开了。

    海瑞拜见二伯父二伯母后,自个儿回了国子监,此时只有最亲的一家人。

    一路上,海玥将从琼山到广州府再到京师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爹娘,包括自己在国子监内创建了学社“一心会”,得到了陛下的青睐等等,就连黎渊社的存在也没有隐瞒。

    有些信件上面不好言说的,此时当面也好讲述了。

    海浩和朱琳仔细听着,神情里有些惊喜与骄傲,却没有太多的与有荣焉。

    尤其是听到得天子信重的时候,也没有如寻常父母那般或狂喜或惶恐,而是对视一眼,欲言又止。

    末了还是海浩率先开口:“十三郎啊,你爹我是个粗人,不比你会读书,懂得那些儒圣人的道理,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皇帝的恩宠,绝不是那么好受的,你切不可得意……”

    “我知道!”

    海玥不比其他年轻人,真心实意地回道:“登高必跌重,爬得越高时,掉下来往往摔得越狠,孩儿心里有数的。”

    “哈哈!好啊!”

    海浩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当真是长大了,比你老子我都厉害,以后这些事我都不过问了,但万一真到了待不下去的时候,千万要通知家里,咱们英略社养的这些人也不是干看的,朝廷现在日渐衰弱,护着你杀出城去不成问题,等回了海南,朝廷也奈何我们不得……”

    海玥默默抹了把冷汗,虽然没有外人,但这话也太反贼风格了些。

    不过他知道,海浩说出这番话,还真不是狂妄自大,甚至并不奇怪。

    因为这就是一个江湖人士的观念和立场。

    真实的历史中也有江湖,庙堂与江湖存在着对立,后者的诞生,本就是民间精英人士抱团,对抗官府欺压的产物。

    海浩能被称为琼海第一勇士,可不仅仅是他能打,还代表他在民间有着相当高的威望,能够振臂一呼。

    不见得就是直接造反,关键是对地方衙门产生相当程度的威慑,让对方无法肆无忌惮,行事得掂量掂量后果。

    这种人物,在越是偏远的地区,越是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