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1894)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要求清廷派兵镇压。日本政府认为有机可乘,一面怂恿清朝出兵;一面密下动员令,准备大规模武装侵朝,挑起对中国的战争。】

    【五月(6月)初,清军一千五百多人开抵牙山以后,日本即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陆续派一万多陆军和几乎全部海军侵入朝鲜,占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

    【6月12日,东学党起义军和朝鲜官军达成协定,起义暂时平息。】

    【同一天,驻朝鲜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凯奉李鸿章命与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举行会谈,商讨双方撤兵问题。朝鲜政府也先后照会日本和中国撤兵。】

    【日本政府拒绝撤兵,继续派遣部队入朝,至6月16日,日本派遣部队四千人全部在朝鲜登陆。】

    【另有“松岛”、“吉野”等八艘军舰停泊仁川,兵力远在清军之上。】

    【同时,日本又向清朝提出“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案,即由中日两国向朝派出若干常设委员,查核朝鲜的内政。】

    【李鸿章和总理衙门据理驳斥了日本的提案,表示不干涉朝鲜内政,仍然坚持两国同时撤兵,但没有作出单方面撤军的决定。】

    【日本一面准备单独“改革”朝鲜内政,一面极力寻找事端挑起中日冲突。】

    【7月13日,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明确训示大鸟:“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声称决不撤退驻朝日军,“嗣后因此即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

    ……

    炎汉·灵帝时期

    “竟然如此挑衅……”

    “其依仗不小。”

    曹操的话得到众人的认同。

    谁也不傻,撮尔小邦如此逆上,定是有信心。

    这信心何来?

    天幕所言已然透彻。

    “工业化……确实了得。”